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2-04-25
  

  • 全选
    |
    专题:扎根理论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
  • 查先进 黄程松 严亚兰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9.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结合认知负荷视角探索从众信息搜索的驱动因素,旨在引导用户进行理性的从众信息搜索行为。以微博热搜为例,基于扎根理论对原始访谈数据进行了三级编码。在开放编码中,分析得到219个初始概念和31个基本范畴。在主轴编码中,提炼出12个主范畴。在选择编码中,通过梳理范畴间关系结构,确定“从众信息搜索行为”为核心范畴,构建了从众信息搜索驱动因素的理论模型,发现内在认知负荷(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性)、外在认知负荷(信源可信度、声誉、感知易用性)、关联认知负荷(信息需求、感知信息控制、习惯)、感知收益、情感体验、主观规范对从众信息搜索产生直接影响。
  • 张 坤 查先进 严亚兰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0-18.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测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引导用户理性信息行为和促进健康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对访谈资料进行了三级编码分析。通过开放编码,提炼出73个初始概念和24个基本范畴。通过主轴编码,提炼出8个主范畴。通过选择编码,将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确定为核心范畴,构建了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社会影响、个人偏好、健康信息素养和感知价值对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具有直接影响,平台质量、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对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最后,从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者和从众信息转发者层面讨论了相关策略。
  • 王 雪 查先进 陆泽宇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9-27.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新时代科学发展与科技创新得以可持续的关键,把握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影响因素对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信息管理类研究生为例,把学术自我效能融入到科学研究素养中,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了三级编码。在开放编码中,通过分析抽取了243个初始概念和23个基本范畴。在主轴编码中,提炼出5个主范畴。在选择编码中,将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作为核心范畴,探测和构建了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发现个体内驱力、他人驱动力、环境驱动力和科研经验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具有直接影响;个体内驱力和科研经验具有中介作用。
  • 严亚兰 罗紫航 聂尚宁 查先进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28-37.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利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交流可见度调节下在线知识共享网络中隐性知识搜寻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推动知识搜寻和知识创新实践。根据研究主题对访谈提纲进行了设计,通过深度访谈搜集了数据,利用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了三级编码,最终构建出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在开放编码阶段,先提取了226个初始概念,再通过范畴化操作提炼出隐性知识搜寻等25个基本范畴。在主轴编码阶段,结合基本范畴提炼出11个主范畴。在选择编码阶段,将“隐性知识搜寻”确定为核心范畴,发现知识质量、知识源可信度、知识源声誉、亲密度、熟悉度、感知收益、知识需求、隐私担心和任务特征在交流可见度的调节作用下对隐性知识搜寻产生直接影响。
  • 严亚兰 韩秋月 查先进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38-47.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利用扎根理论探索交流可见度调节下在线知识共享网络用户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旨在推动在线知识共享网络得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实践。根据研究主题设计了访谈提纲,通过深度访谈进行数据搜集,利用三级编码构建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在开放编码中,先提取了495个初始概念,再通过范畴化处理提炼出知识分享行为等29个基本范畴。在主轴编码中,基于基本范畴提炼出14个主范畴。在选择编码中,将“知识分享”确定为核心范畴,发现社会资本、社会认知、心理授权、面子、时间压力、感知有趣、隐私担心、他人知识需求、知识分享主题、性格在交流可见度的调节作用下对知识分享产生直接影响。
  • 前沿与热点
  • 阎劲松 沙勇忠 王峥嵘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48-56.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问政具备政府组织与公众展开大规模公共协商的潜力,而公共协商的关键是规则体系的构建。为系统构建和阐释适应于网络问政平台的规则体系,基于公共协商视角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典型网络问政平台案例资料的文本分析,可以得到网络问政的规则要素,即旨在促进公众参与的制度规则、推动有序互动的组织规则和致力于形成共识的对话规则,这些规则要素贯穿于网络问政的组织、流程和技术等不同维度。由此,需要着眼于公共协商不同环节的功能实现,在协商规则的指引下进行管理机制的系统规划和流程设计,网络问政的持续深入发展和公共协商潜力的发掘才能得以实现。
  • 张 秀 李月琳 章小童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57-68.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使用主题词共现网络分析与内容分析法,借助软件工具对主题词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与主题分析;基于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归纳和分析相关文献,旨在对健康信息质量研究进行回顾,梳理相关研究的主题结构及内容特征,并展望未来的研究。研究发现,健康信息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信息内容质量、健康信息网站及系统质量、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及质量甄别及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影响因素4个方面。未来研究的方向是建立网络虚假信息自动过滤机制,提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设计差异化的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机制,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进而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助力于“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 薛 翔 马海云 赵宇翔 朱庆华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69-79.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健康信息质量评估多从专业研究人员视角开展质量评价,普通用户视角下的信息质量感知尚鲜有研究,文章拟对短视频平台中的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行为发展脉络及影响因素展开探索。采用关键事件技术与焦点小组访谈两种方法收集了26位典型用户的健康信息质量感知主观数据并进行开放编码。最终在39起关键事件中梳理出了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的13个关键节点和3个主要阶段,从剩余访谈数据中提取出了4个维度共计19项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活动理论思想,构建了短视频平台中健康信息质量感知综合模型,展示了用户健康信息质量感知行为从产生、演进到结果变化的完整过程,厘清了参与质量感知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要素间的交互细节,揭示了可能改变质量感知进展与结果的影响因素。
  • 曲宗希 江志欣 牛春华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80-93.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险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概率信息,促进公众对概率信息的理解是风险沟通的重要挑战之一。文章从信息表达角度出发,回顾国内外学者在风险概率信息沟通方面的研究,基于循证系统评价法对面向公众的风险概率信息沟通策略进行证据整合。在系统检索、严格筛选后,共获得57篇纳入文献。利用主题综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主题提炼,识别了11个三级描述性主题,经归纳后嵌入5个二级分析性主题和2个一级分析性主题。研究发现,面向公众的风险概率信息沟通策略包括:风险概率信息表达形式方面的沟通策略,如呈现准确的数字概率、灵活使用视觉辅助支持工具;风险概率信息呈现内容方面的沟通策略,如提供线索提高信息可评估性、提高概率信息的个体相关性、选择汇报概率的损益参照点。同时还应注意到信任水平、认知能力、时间压力、信息局限等因素也会影响到风险概率信息沟通策略作用的发挥。
  • 公共文化服务
  • 陈 慰 巫志南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94-103.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之一,中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的大前提下,高度聚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围绕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从分析、破解公共文化深层次问题入手,力求将准确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渠道、主阵地关系,深入理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而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围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试图厘清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型内在架构,把新时代赋予公共文化重大历史使命具体落实为保障权益、引领品质、优化生态、提高认同、汇聚力量等精神文化建设具体使命任务。
  • 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
  • 肖希明 沈 玲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04-114.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国时期,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在困难中酝酿和创办,在动荡中艰难发展,在战乱中负重前行,但图书馆学教育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回顾了民国时期文华图专、上海国民大学、金陵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校兴办图书馆学教育的艰辛历程,总结了这些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认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这段历史对当今图书馆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李书宁 蒋梦阳 周晓燕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15-121.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选取20部有代表性的中外高校图书馆宣传片,以镜头为分析单元,以扎根理论思想为方法基础,从内部空间、馆藏资源、服务、文化、技术与外部环境六个方面对影像中所呈现的高校图书馆媒介形象进行了内容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高校图书馆借助于宣传片进行媒介形象建构的参考策略。
  • 肖媚媚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22-126.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并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古籍工作指导思想,给古籍典藏保护与整理研究、数字人文创新发展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都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文章主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古籍保护政策,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数字人文视角提出了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 陈广顺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27-133.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宇宙概念的流行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图书馆界也在第一时间投身到了融入元宇宙的学术研究及实践探索之中,沉浸式体验作为图书馆走向元宇宙的突破点,是图书馆学界未来关注及研究的焦点。沉浸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等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理论基础;5G技术、扩展虚拟现实(XR)技术、全息通信技术等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技术基础;沉浸式图书馆线上线下游戏服务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实践基础。元宇宙图书馆虚拟数字人、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资源空间、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服务开展是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建设途径。
  • 冀 威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34-140.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1月22日,国际图联(IFLA)正式发布《趋势报告》2021年更新版,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IFLA中断更新后的首份《趋势报告》,也是疫情发生两年后对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全新扫描,反映了全球图书馆界对自身发展方向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宏观判断,对后疫情时代图书馆事业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深入解读报告内容,分析报告特点,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图书馆应强化社会责任理念,拓宽服务范围;提升解决社会问题“软技能”;消除服务中潜在的问题因素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 珍藏撷英
  • 曾 昕
    图书与情报. 2022, 42(02): 141-144.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剪纸艺术具有装饰性强、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与寓意深刻等艺术特色,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并与时代相结合,不断的发展与革新,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蕴含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