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 全选
    |
    专题: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研究
  • 张海涛 庞宇飞 刘彦辉 周红磊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1-8.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与决策的宏观认知概念、内涵与框架,旨在从内涵、逻辑与路径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情报服务中的内涵,指出其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情报的高效收集、深度处理、精准分析及快速传递;其次,剖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与决策的内在逻辑,包括融合创新、场景驱动和战略引领三大要素;最后,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的具体路径,包括情报感知及数智赋能的智慧响应体系构建、场景化适配的智慧问答交互范式创新、智能化情报决策系统的内容构建与优化以及应用导向的“智慧+”情报服务与决策模式塑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情报服务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认知支撑和逻辑指引,有助于推动情报服务的现代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 刘彦辉 张海涛 周红磊 庞宇飞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9-20.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5年初,我国发布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促进了普惠化AI时代的到来,如何将智能技术有效融入情报智库以提升其服务响应能力,并基于特定领域数据进行服务场景的验证,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衔接,已成为情报智库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聚焦于以大语言模型赋能情报智库政策内容问答服务,首先分析了情报智库的政策内容问答服务任务,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该场景下的可行性;其次设计了融合大语言模型的情报智库粮食安全政策内容问答服务方案;最后以粮食安全政策文本为核心数据源,对方案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从政策文本提取要素与要素关系构建数据集,采用LoRA方法微调DeepSeek模型,将其接入LangChain框架,同时挂载本地知识库,形成完整的服务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专业性,为情报智库在特定领域实现政策内容问答的场景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
  • 周红磊 张海涛 刘彦辉 吕俊洁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21-31.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实践课题,有助于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文章首先全面分析重大突发事件科学响应的现实问题,于理论、体系及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方向;其次以重大突发事件的情报感知为流程指导,以大模型智能体为技术赋能,探索情报响应的概念内涵及体系建设思路,提出集综合任务指挥层、应急资源管理层、双重响应处理层及主体协同联动层为一体的重大突发事件情报响应体系;最后回应聚焦的现实问题,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响应策略。我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应急管理困境,需要进行体系化应对,而体系应对考验的则是体系能力。大模型智能体赋能的重大突发事件情报响应体系,是开展情报分析与管理活动有机融合的可行思路。
  • 庞宇飞 张海涛 张传洋 吴川徽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32-42.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数智时代认知出发,对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进行回顾和梳理。通过文献调研,一方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进行梳理与阐释。另一方面从任务导向、核心支撑以及保障机制三方面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实践进路。通过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人工智能与情报学、智慧政府及政府决策的融合路径,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丰富了情报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研究内容,也为智慧政府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 前沿与热点
  • 张兴旺 李 洁 王小培 李思凡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43-53.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6G时代的加速到来给知识服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对全场景驱动的6G知识服务展开研究,能为6G时代知识生态环境的转型升级与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文章在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6G知识服务需求模型,构建了一种全场景驱动的6G知识服务框架,对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以发现,6G知识服务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服务需求、服务能力与服务资源进行高效匹配,达到其“全场景按需服务”与“一切皆服务”的服务愿景,实现其知识服务内容随需所想、知识服务环境随需而变、知识服务资源随需共享的发展目标。
  • 李洪晨 赵 星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54-65.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对科研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科研人员的AI素养、AI焦虑与科研场景下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的关系,并分析智力谦逊的调节效应,为缓解科研人员的AI焦虑、提升人工智能的使用意愿,以及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的有效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发现,AI素养与人工智能使用意愿呈正相关关系,AI焦虑在AI素养与人工智能使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AI素养通过减少AI焦虑,提高人工智能使用意愿。智力谦逊可以削弱工作替代焦虑对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的负向影响,增强学术伦理焦虑对使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强化人工智能的知识学习,提高人工智能使用和判断能力,保持对人工智能的开放态度和改变已有人工智能观点的开放性。
  • 王 英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66-73.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向度,旨在深化人们对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理解,推动其伦理实践。文章基于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RRI)的公共利益旨归和四维度模型,提出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向度包含:预见、审慎、理解、担当和公益。预见旨在通过预期干预履行前瞻性责任,审慎旨在通过反思性治理贯彻积极责任理念,理解旨在通过协商合作促进利益相关者的交互,担当要求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责任,公益要求始终践行社会责任。其“五位一体”,构成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伦理要素结构,彰显其伦理向度。
  • 文化遗产
  • 刘嘉龙 李亚菲 宋宁远 裴 雷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74-86.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资料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重数据分析、轻问题论证与解释的现象,无法有效融入传统人文研究框架。在循证视角下,文章梳理人文研究循证过程,构建SMCI模型描述人文研究问题,从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证据综合三个层面开展问题驱动的数字人文循证决策。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从证据利用检索出发梳理人文研究问题描述中的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特征及证据综合的具体路径;从证据制作检索出发梳理人文研究问题论证中资料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二手证据与问题论证的相关性,并依据论证需求制作一手证据。结果表明,循证视角下的数字人文循证路径,为数字人文开展研究问题有谱系、研究证据有来源、研究结果可解释的数据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问题驱动的数字人文循证决策的开展需依据循证范式重构人文研究资料。
  • 张群群 裴佳杰 郭丽荣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87-95.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遗产数字叙事项目因数字媒介的技术性和叙事逻辑的独特性而发挥出新的文化势能。文章以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视角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叙事项目的叙事逻辑分析框架,对国内外11个文化遗产数字叙事项目进行研究。基于案例分析结果,探讨了文化遗产数字叙事项目的叙事逻辑具有叙事结构的程序性与块茎性、叙事时空的可变性与开放性、叙事视角的在场性与代入感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三维融合的文化遗产数字叙事项目之叙事逻辑体系,提出具有推广潜力的建设策略。研究表明,应采用非线性结构丰富探索路径、借助数智技术实现跨时空对话、增强深度互动打造沉浸式体验,从而提升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和公众认同。
  • 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
  • 黄如花 赵 洋 石乐怡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96-105.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教育资源遴选指标可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开放教育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文章收集整合国内外政策与法规,学术论文,国际组织的报告、指南、评价标准等,以及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所高校的图书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实践,提出开放教育资源遴选指标的构成及其依据,构建了涵盖资源安全、教学适用、内容可信、技术可用四个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遴选指标。
  • 张贵香 贾君枝 薛鹏珍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106-116.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数据产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数据管理系统正面临数量庞大、多样化和实时性要求的挑战。数据湖作为大型原始数据存储库,已成为有效处理各种类型和规模数据的关键工具。为了防止数据湖演变为数据沼泽,必须重视元数据的有效管理。文章聚焦数据湖数据生命周期,探究数据湖元数据管理需求,归纳数据湖元数据类型;综合分析各领域的元数据架构,梳理数据湖元数据系统功能,揭示其在整个数据湖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数据湖元数据管理发展方向。探讨了数据湖的运作机制以及数据湖元数据管理逻辑,为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 王周宏 肖 鹏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117-129.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客观评价其对于文化消费的影响,有助于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外溢作用、激发文化消费活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章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作为一场准自然实验,借助双重差分模型对东部六省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居民文化消费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提高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且效应随时间递增,其中居民的收入和支出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没有受到政策的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揭示了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激活文化消费、赋能文化产业。
  • 蒋冬英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130-136.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是我国数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有着坚实的公共逻辑、服务逻辑和制度逻辑基础,能够发挥出数据资源、数据管理、知识服务、信任构建等多重价值。在建设实践中,图书馆及行业需要积极行动,在国家政策中找到切入定位,在实践探索中找到最佳模式。欧洲数字图书馆和美国Civic Switchboard项目为我国图书馆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 刘 婷 杨红伟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1): 137-144.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立西北图书馆与刘国钧图书馆学思想均是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丰碑。在“纪念国立西北图书馆成立80周年暨刘国钧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国立西北图书馆的创建与办馆实践、刘国钧图书馆学思想的内涵与挖掘、国立西北图书馆及馆员精神的当代传承展开了深入研讨。国立西北图书馆创建与办馆实践中所形成的馆员制度、业务制度、馆藏体系,刘国钧图书馆学思想中重视社会教育、参考咨询服务、地方文献、馆员素养,以及国立西北图书馆馆员群体所展现的艰苦奋斗与护文救国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与科学严谨的专业精神、普教启智与资政兴文的服务精神,都值得当代图书馆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