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图书馆学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全选
|
专题:人工智能评价体系研究
Select
全球人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罗立群 李广建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1-14.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风向标,更隐含了发起国的人工智能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文章首先对全球范围内22个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评价指数进行梳理,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构建了一个包含综合实力、发展基础、研发能力、伦理治理和市场应用五个类别的人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分类框架;其次剖析了各类评价指标体系在目标设定、指标侧重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揭示了其背后隐含的国家战略、政策导向和价值观;最后从评价范式、评价话语权、评价目标、评价时效四个维度系统地分析当前全球人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
Select
全球人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解构与评价范式研究*
李 翔 李广建 罗立群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15-24.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人工智能评价体系存在“测量黑箱”与“战略误判”挑战。为系统性地解构其内在结构,文章整合了22个主流人工智能评价指数(637项原始指标),构建了包含307项可比指标的标准化库,并采用双维度分析(注意力分布与复杂网络建模)揭示其内在运行逻辑。研究首次识别并命名了该领域主导的国家能力本位的规模化增长评价范式。该范式以国家能力为评价核心,由“政策-技术”双引擎驱动,在衡量标准上存在显著的规模导向偏好,并因此在创新质量、成果转化等维度存在结构性盲区。文章通过提供这一范式的结构蓝图,为规避战略误判、设计更均衡的下一代评价框架提供了关键的实证路径。
Select
基于排名结果的全球人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王楚涵 李广建 陈 沫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23-35.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各国排名在评价指数中频繁波动,不仅反映出国家实力的变化,更隐含着指数设计逻辑对结果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为深入探究这种影响,文章首先依据代表性、专业性、相关性、透明性、时效性5项原则,遴选出9项主流人工智能评价指数作为研究样本,使用TF-IDF算法进行原始指标归类,得到数据、人才、研究与开发、投资、战略5大共性维度。基于此框架,横向比较了15个主要国家在各维度的得分差异,并纵向追踪各国在不同年份、不同指数中的位次变化。研究发现:国家排名结果的变动是对指标权重调整与评分粒度的响应,指数设计嵌入了明显的技术关切与价值倾向;战略维度对政策信号高度敏感,其他维度变化较平缓。文章提出共用五维结构叠加权重调整与年度滚动机制,可在国际可比与本土适配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为构建通用且灵活的人工智能评估框架提供了方法参考。
Select
面向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仵 轩 李广建 潘佳立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36-48.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国际影响力是衡量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文章针对现有人工智能评价体系基于人才、数据、资本等传统要素构建,难以有效评估我国人工智能国际影响力关键维度的问题,构建了包含多维指标的中国特色人工智能评价体系。首先,系统梳理有关人工智能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进展;其次,建立包含国际学术影响力、国际技术影响力、国际产业影响力与国际组织影响力在内的层级递进的影响力模型;最后,设计包含4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及44项三级指标的人工智能国际影响力分层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该体系为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版图中找准定位、提升话语权及影响力提供了量化工具,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发展路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前沿与热点
Select
AI4S时代的科技情报领域研究图景与范式重塑*
曹树金 曹茹烨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49-60.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智能(AI4S)”这一新型研究范式应运而生,并重塑着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探讨AI4S对科技情报领域研究的影响与响应机制,有助于为科技情报学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路径指引。文章从AI4S时代的科技情报领域研究图景回溯出发,基于BerTopic与LLM开展主题识别与演化分析,总结科技情报领域研究对AI4S的响应能力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讨论AI4S影响下的科技情报领域研究范式变革与问题重构,从理论逻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功能定位等维度提出了AI4S时代科技情报领域研究新范式,并面向科技情报领域的传统与新型研究任务剖析了研究问题的转移。研究发现,目前科技情报领域的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利用现成的数据智能极大地便利智能情报”,而未来应深度探索基于情报的智能,充分发挥科技情报的主导作用。
Select
大模型驱动的事实核查多智能体系统构建研究*
朱梦蝶 管振凯 王 艺 杨海平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61-72.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政治经济动荡、气候变化加剧、技术革新加速的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生态日益复杂化,虚假信息的泛滥已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公共健康与政治安全的紧迫问题。文章聚焦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在事实核查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期解决复杂场景下的虚假信息治理难题。首先系统梳理了当前事实核查领域面临的挑战,论证了大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赋能事实核查工作的优势。其次设计了基于大模型的事实核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大模型驱动的事实核查多智能体协同工作的实践路径,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系统性能优越性。
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
Select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石庆功 冯 薇 王子健 周力虹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73-82.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是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延伸。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旨在总结“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研究热点、实践进展、现实问题等,为我国“十五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领域成就显著,但存在治理理论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薄弱、“治理”转向未完全形成等理论问题;实践层面则面临数据治理机制建设与政策执行评估有待提升等迫切问题。在“十五五”时期,我国要通过制度完善与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在完善国家制度体系基础上畅通高位统筹机制,探索以中华文化为内核的数字资源体系创新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及公共数字文化与智慧旅游融合机制,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的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创新数字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健康信息学
Select
人工智能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双重驱动的AIGC健康信息采纳研究*
张进澳 卢新元 王杜荣 蔡星星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83-95.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挖掘人工智能素养、健康信息素养与AIGC健康信息采纳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影响机制、组态路径是进一步优化人智交互过程与规范信息行为的基础。文章尝试通过多阶段实验法、结构方程模型、组态分析法对人工智能素养、健康信息素养与AIGC健康信息采纳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对AIGC健康信息采纳具有积极影响,且感知系统质量和感知信息质量是其重要的影响路径,这进一步扩展了信息采纳模型;感知知识共识也可以通过作用感知系统质量和感知信息质量驱动信任和AIGC健康信息采纳,这体现了个体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多源信息验证关系。此外,在以信任和感知系统质量主导的信任-系统主导构型采纳模式以外,还包含伦理导向构型和评估导向构型两种采纳模式,这也为规范AIGC健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Select
术前沟通情境下健康信息拟真度对患者信任度的影响研究*
孙辛欣 康媛媛 张莉曼 赵宇翔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96-108.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辅助工具作为术前沟通健康信息传递的载体,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感知质量。数智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沟通工具的数字化水平,但其中所传递健康信息的拟真度对沟通质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仍有待研究。因此,文章探讨健康信息拟真度对患者信任度的影响,并探究图片类型与信息拟真度的协同作用。聚焦于皮肤科切痣手术,招募被试(N=318)进行了2(图片类型:静态/动态)×3(拟真度:低/中/高)组间实验,从健康信息知晓度、医患沟通体验和患者信任度维度探讨了术前沟通工具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健康信息拟真度和图片类型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健康信息中度拟真度和动态图片的组合最有利于患者信息理解和沟通体验。此外,在拟真度影响患者信任度的过程中,信息知晓和沟通体验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
Select
“超信息”情境下线上问诊患者信任的多维架构*——基于扎根理论的实证分析
马 萍 陈姝冰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109-120.
DOI: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线上医疗问诊因融合了“医疗服务”“信息服务”与“数据支持”而具有“超信息”属性。为探究这一属性下的患者信任架构,文章应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对40名线上问诊患者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线上问诊中的患者信任生成于多维信息情境,涉及微观个体感知信息、中观平台数据信息和宏观制度信息环境三个层面。不同层面的信任相互作用,最终影响患者的信息采纳行为。研究从多维度分析了患者信任,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对平台信息生态关注的不足,为理解线上问诊中患者信任的逻辑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促进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考。
情报分析与情报工作
Select
科技创新韧性视角下跨学科合作意愿动态演化分析*
胡文静 梅 红 刘瑞佳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121-132.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学科合作意愿是支撑科技创新韧性的核心微观基础,但其“高开低走”的现实困境制约着我国创新系统效能的提升。为探究这一动态波动规律,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与跨学科协同理论,聚焦学术权力平衡、利益分配、预期收益三大核心机制,构建了科研平台与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关键变量对合作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权力平衡是合作稳定的核心,适度学科差异可激发合作意愿,权力失衡则延长稳定周期,任务中心度可作为调节抓手;收益分配公平性决定合作韧性,分配不公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可通过细分隐性与显性收益配合合作阶段调整;恰当的惩罚机制比激励更利于引导合作。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分级响应、权力制衡、公平分配及科学奖惩等政策建议,既为构建跨学科合作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完善更具韧性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Select
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意愿研究*——基于SEM-fsQCA的混合研究
陈 美 穆尼热·吐拉甫 黄容霞
图书与情报. 2025, 45(04): 133-144.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政府开放数据平台中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多因素组态路径,揭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意愿的内在机制,能够为提升用户隐私意识、优化隐私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文章基于隐私计算理论(扩展)与UTAUT2模型,首先通过问卷收集数据,以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隐私担忧、隐私保护意愿、绩效期望、社会影响等因素对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意愿的直接影响;其次,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多因素组合路径,以揭示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意愿的多重驱动逻辑。研究发现,影响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意愿的关键因素包括隐私担忧、隐私保护意愿、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享乐动机、便利条件和习惯,信任与社会影响结果不显著。最终识别出三种主要组态路径,包括隐私敏感型、社会信任型和便利依赖型,并从提升用户隐私意识、优化隐私政策设计、增强用户对隐私保护的信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